■ 文/謝挺 本刊記者
劉旭東的辦公室窗明幾凈,辦公桌上,是一摞摞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經(jīng)典。寒冬的暖陽透過落地窗斜射進來,窗外就是宏偉壯闊的國家奧體中心。
理工科出身的他,篤信科學與實證經(jīng)驗,但他沒有成為一位承擔國家重要任務的航天專家,卻在給企業(yè)管理者、學生、政府公務人員傳授著關于領導力的藝術。
領導力是對管理的補充和提升
18年前,劉旭東加入了摩托羅拉大學,在這里他接觸到了現(xiàn)代的
企業(yè)培訓。
劉旭東回憶道,“1994年的摩托羅拉,是
企業(yè)培訓的領跑者。摩托羅拉的員工培訓非常完善,有各種通用技能、管理類的課程。即便如此,領導力的培訓,也沒有一個非常明確具體的課程可講授。”
“在中國,領導力的火熱也就是近10年的事情,F(xiàn)在市場上,關于領導力的各種流派各種課程也非常之多。”
對此,劉旭東認為,首先,從學科發(fā)展角度來說,“管理學已經(jīng)是一門體系健全、發(fā)展成熟的現(xiàn)代學科,從泰勒的科學管理科學到德魯克管理思想,管理科學在世界上已經(jīng)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。而對于領導力的系統(tǒng)研究,在全世界范圍內也就是近三十年的事情。”
但是,更重要的是,近年來領導力學習的興起與企業(yè)經(jīng)營的環(huán)境變化息息相關。
“在產(chǎn)業(yè)經(jīng)濟時代,看重的是誰有房子,誰有資金,誰有設備,誰就可以;但是現(xiàn)在是個知識經(jīng)濟的時代,擁有人才,就擁有未來。在知識經(jīng)濟時代,隨著對人的關注度的增加,對領導力的關注也必然增加。”
“因此,在這個知識經(jīng)濟時代,僅僅依靠管理是不夠的。管理在英文詞根上與控制是相通的,提到管理就想到獎懲機制,想到績效管理、人員提升等。而領導力同管理是分不開的,是相聯(lián)系的,是對管理的補充和提升,是對管理的平衡。”劉旭東補充道。
“在管理這門大科學中延伸出來的領導力,恰恰能幫助領導者用心去溫暖管理。”
藝術,還是科學
15年前,劉旭東加入了柯維領導力中心,成為柯維公司第一個中國員工,開始系統(tǒng)地研究領導力。
劉旭東認為,領導力是一門藝術,非常靈活,每個領導都有他的風格、類型。“比如說,微軟的現(xiàn)任CEO史蒂夫·鮑爾默與比爾·蓋茨,蘋果的喬布斯與庫克,他們的領導類型、風格肯定是不一樣的。”
“但是成功領導者的具體行為又是相同的。”劉旭東話鋒一轉,“比如說,以身作則、共啟愿景、挑戰(zhàn)現(xiàn)狀、成就眾人、激勵人心這五項行動。所有學問研究到深處時,都有相同之處。”
劉旭東認為,這五項行動對所有行業(yè)都具有普適性,并且,在所有的領導力
培訓課程中,都或多或少有所體現(xiàn)。
“這二十字的五項行為標準,絕不是拍著腦袋得出的,也不是在‘為伊消得人憔悴’的狀態(tài)中思辨而出的;而是其理論模型創(chuàng)建人庫澤斯與波斯納以最直接、最簡單的方法——調查問卷的形式挖掘而出的。這也決定了五項行為提出的科學性。”
“庫澤斯與波斯納在他們設計的調查問卷中,首先以每個人都具備領導力為前提。在問卷中,詢問每個人都有哪些成功的領導故事,這些成功的領導故事背后都有哪些成功的行為,通過對這些收集起來的眾多行為的研究,最終提煉出具有共性的五項行為。”
“另外,他們還調查了那些令我們尊敬的領導人,他們有哪些優(yōu)良的品質特點?這些領導人,既可以是喬布斯、巴菲特,也可以是你身邊的人,你的上司或者你的朋友。”
成功領導者的五項行動
14年前,劉旭東創(chuàng)辦了凱文咨詢公司,并將領導力的研究與授課作為公司最核心業(yè)務。在研究與講授領導力的過程中,劉旭東也體會到眾多中國領導者普遍缺乏的領導技能。
以成功領導者五項行動(以身作則、共啟愿景、挑戰(zhàn)現(xiàn)狀、使眾人行、激勵人心)作為對領導者領導力的評判標準,劉旭東認為,中國的領導者在共啟愿景與激勵人心兩項行動上最為薄弱。
劉旭東解釋道:“東方人的文化內斂,在表揚人的時候,會有很多顧慮,會想到表揚這個人,其他人會怎么看的問題?偸钦J為非物質激勵別人是虛的,不夠實際。”
“實際上,激勵人心,更強調的是非物質激勵。任何領導者手上的資源都是有限的,但是每個人的對物質的需求是無限的。人在每次物質激勵之后,都需要更多的物質激勵。因此,中國領導者更需要掌握如何激勵人心的一系列工具與技巧。”
劉旭東進一步說道:“共啟愿景的能力也是對很多優(yōu)秀領導者的一大挑戰(zhàn)。愿景是每一個人的事,每個人對愿景的認知有差異。愿景就是你怎么看自己的未來、職業(yè)的未來、家庭的未來、社會的未來。你該怎么走,中國該怎么走。”
“共啟愿景首要的作用,就是能賦予我們日常具體工作以崇高的意義。最典型就是三個蓋房子工人的故事:第一工人認為他是在砌墻,第二個工人認為他是在建一座房子,而第三個工人則認為他在一座與上帝溝通的教堂。”
“另一方面,當擁有了愿景,人們就有了創(chuàng)造未來的張力,就有了朝著美好未來走的動力,如何抓住機會,把握住前進的方向。”
“有了愿景,才能創(chuàng)造企業(yè)家精神。”
除此之外,劉旭東還認為,領導者應該是能站在眾人面前的講話的人。
“講出來的東西就是你的聲音,你有了聲音之后,人們就要看你的行為是否同聲音一致。如果一致,就是以身作則,就能為他人樹立榜樣了。這也就是成功領導者五項行動的第一條行為。”劉旭東說。
“找到真理 傳播真理”
作為西方的領導力
課程在中國的傳授者,劉旭東對新知識的研究是兼容并蓄。他不拒絕任何新的東西。
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,他也一直在反思東方與西方在學術上的不同取向。
“東方人注重抽象的方法,《大學》《中庸》講的內容都與人相關。但是這些知識博大精深,需要沉浸其中多年才能領悟;而西方人做學問,更擅長用最直接、最簡單的方法,這是在術的層面進行研究。而這更有利于現(xiàn)代管理者學習運用。”
當然,在所有這些研究過程中,劉旭東也都擁有自己判斷的標尺。“首先,我要看這些知識是否有科學的依據(jù),能不能傳遞給別人,能否影響別人的思維與行為;另一方面,我不僅在意他們講什么,更會聽其言、觀其行。”
領導力的研究對劉旭東自身的人生經(jīng)歷又帶來怎樣的幫助呢?劉旭東說:“領導力的研究讓我更是掌握了十八般兵器,去更好地運用領導力工具,懂得如何為公司創(chuàng)造共同理念,更卓越的服務于企業(yè);對于家庭,讓我懂得如何用理念、觀念,去引領家庭、去教育孩子。”
愿景是劉旭東在采訪中提到頻率最高的詞匯。對于劉旭東自己,他擁有怎樣的愿景呢?
“我的愿景就是,找到真理,傳播真理。”劉旭東說。